| 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
华信培训学校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 >

机器人PK“90后” 制造业脱困的憧憬和现实

2014-11-10 09:55:16 浏览:

每到11月,珠三角和长三角,工厂主管们为招工更加忙碌。在“用工荒”连年持续的东莞、顺德、绍兴、温州……,小工厂把招工启事贴到附近的马路上,大企业还会直接跑到内地省份招募,以对付春节前后更为短缺的用工局面。

不过,中国工厂们现在正在接触一些新角色——以工业机器人领衔的自动化设备。招募后者的“薪酬”建立在类似的公式之上:引入机器人(自动化设备)的价钱,相当于可代替工人的月薪乘以12,再乘以1.5到5倍左右。

一旦成交,工人立免。譬如,根据腾讯财经《棱镜》的了解,在珠三角发达的冲压行业里,工人的月薪大约为4000元,于是,用机器换人的价格约在5万到25万之间。这种数字,已成为工厂们减少工人的最基本投入。

这种投入曾被中国工厂们视为先锋实验,现在开始于制造业界流行。去年开始,地方政府更成为了这种人机交易的推手。去年5月,浙江已把“机器换人”列为产业政策,之后广东的东莞和顺德等地立马跟进,为机器代替工人的工厂提供补贴;在全国各地,机器人产业园更是遍地开花。

从去年开始,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,2014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口数量规模达到34714台,同比增长92%;在中国新成立的内外资机器人自动化公司,则以每天超过一家的速度在增长。

上海工博会,参观者围在一个步行机器人旁边。

11月4日到8日,上海召开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,N1“工业机器人馆”成为了最火热的场馆。参展的100多家厂商展示了可以完成焊接、切割、搬运、修边钻孔等等专业操作的各式各样的机器人,一些做咖啡、玩魔方的服务型、娱乐型机器人更是被团团围观。

一时间,工业机器人已被推崇为“中国制造”,尤其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抗用工难、转型升级的不二之路。在“90后”产业工人开始成为劳工主力,制造业四面楚歌的时代,那些曾支撑中国制造30多年,以勤奋耐劳著称的产业工人,真的要退出历史了吗?

有些轮回的是,那些学习国际巨头、疯狂制造机器人的企业,很多又在不自觉之间,重复着“中国制造”的老路。

分享到:
关键词:
最新教程
Copyright © 2021版权归深圳市龙华区华信培训中心 - 华信培训所有 粤ICP备12087121号 隐私条款